【中国日报】成为一扇促进中伊合作的“窗户”——振华石油伊拉克青年留学奖学金项目纪实 |
||||
|
||||
2023年初,历时近一年努力,由振华石油伊拉克东巴格达(南)项目(简称“东巴项目”)牵头组织的“伊拉克青年赴华留学奖学金项目”正式启动。今年3月,首批14名来华就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伊拉克留学生在早春时节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启了为期3年的留学生涯。近日,中国日报刊发文章《成为一扇促进中伊合作的“窗户”——振华石油伊拉克青年留学奖学金项目纪实》,记录了这批伊拉克留学生的留学故事。以下为报道全文。 中国日报6月29日电 日前,一批来自伊拉克的青年留学生,跨越漫漫长途,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求学之路。2023年初,振华石油联合中国教育部、西南石油大学启动伊拉克青年赴华留学奖学金项目,每年选派伊拉克优秀青年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实际行动助力进一步推动中伊两国的人才交流、青年交流、科技交流。首批14名留学生于3月24日抵达中国成都,他们未来将在中国开展为期3年的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涉及专业包括油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 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并不感到意外” 虽然才来中国个把月,但这群伊拉克留学生已经表现得和身边的中国同学别无二致: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穿梭在西南石油大学的校园里,扫开一辆辆共享单车,驾轻就熟地骑到附近的麦当劳,再打开微信扫码点上一个巨无霸…… 穆罕默德是14名留学生中的一员,他在高校里的主攻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他选修的课程,既有现代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人工智能等专业课,也包括中国概论、数学基础等非专业大众类课程。穆罕默德说,专业课学习是他留学期间第一阶段的任务,拿到课程所需的22个学分后,他将把主要精力聚焦于专业研究。 与还未完全铺展开的学业课程相比,眼下这批伊拉克留学生首先要适应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与生活模式。伊拉克留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尽快加入到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中来,同时积极参与英语角等活动。“我们现在在中国的朋友很少,希望未来我们能结交成百上千个中国朋友。”他们说。 从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来到天府之国,给这批伊拉克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伊拉克留学生们说,中国优美的自然环境、摩登现代的城市风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叫加桑的留学生感慨,没想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竟是如此年轻、现代,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卡拉尔是一位留着精致连腮胡的小伙子,他告诉笔者,过去的一个月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月”,他为中国便捷的手机支付、地铁系统、共享单车所折服,但更让他感动的是中国人民的友善,“前几天我们伊拉克留学生和振华石油的同事们踢了一场足球友谊赛,比赛中我进球得分后,现场的中国朋友们都纷纷地为我庆祝。”同样谈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穆罕默德却表示自己并不对此感到意外,他解释道:“中伊两国都是历史古国,我们两个文明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热情好客就是其中之一。” “希望学成回国后,将我的知识与同事们分享” 伊拉克青年赴华留学奖学金项目的初衷之一,就是为当地经济社会重建以及产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在这批伊拉克留学生身上,记者明显感受到他们对自身所肩负使命的深刻认知。来自振华石油EBS项目的马赫尔和卡拉尔希望自己在中国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反哺”伊拉克的国内发展和重建。马赫尔在这群留学生里显得最为年轻,他表示目前在努力学习Python编程,这对发展伊拉克国内的石油工业很有帮助。“我希望学成回国后,能够将我的知识与我的同事们,与伊拉克本土学生共享。”马赫尔说。而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卡拉尔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够为提升伊拉克的交通运输以及基建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来自伊拉克石油部的候赛因和加桑则表示,希望自己能为中伊双方增强合作、增进共识做出贡献。候赛因说,希望在中国的这段留学经历能够帮助他在石油部获得更好地发展,并在未来更多中方企业参与对伊投资及建设的过程中,成为促进中伊双方合作的一扇“窗户”。如果说候赛因想成为一扇“窗户”,加桑则希望成为一双看中国的“眼睛”。他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让伊拉克民众能够通过他的眼睛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我想让伊拉克民众看见中国的城市发展,看见中国的发达的交通系统,我想让他们看见我在中国所看见的一切。”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企业的一份子感到自豪” 此次伊拉克青年赴华留学奖学金项目,是振华石油长期以来所秉持的“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理念在现实中的具体投影。这批伊拉克留学生平日里谈论得最多的,还是对振华石油以及振华石油所代表的中国企业的感谢。 振华石油公司副总经理、东巴石油公司总经理卢立泽介绍说,2022年1月,他在与西南石油大学张烈辉校长的会面中了解到国家教育部对国际留学生项目相关政策后,第一时间向公司汇报了设立振华石油奖学金项目的构想。赴伊拉克履新后,他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伊拉克石油部、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等进行沟通,得到了各方的一致支持。“不到一年时间,构想成为了现实。项目的立项、推进,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卢立泽评价道。 “天时”方面,伊拉克历经战火洗礼后,石油工业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为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伊拉克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National Efforts”的国家战略,涵盖战后国内经济重建、恢复工业、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青年人才培养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而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推动青年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互鉴,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也成为了实现中伊两国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利”方面,振华石油长期深耕伊拉克市场,2008年启动的艾哈代布油田是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国际石油合作项目,2018年正式签约的东巴格达(南)油田更是首都巴格达第一个由国际石油公司开发运营的项目。在中伊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中,振华石油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内,振华石油高度重视企校合作,致力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振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贺华介绍道:“长期以来,振华石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课题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不但有力支撑研究院以百余人科研团队支撑起千万吨级产量的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及项目生产经营,也为本次奖学金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和”方面,得益于振华石油在伊拉克日益提升的企业形象。东巴项目副总经理王东伟表示:“我们不但能‘做’,更要会‘说’,真正贯彻好‘东巴建设美好巴格达’这个目标。”项目特别成立了社会贡献及品牌委员会,在做好本地化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强化对伊品牌宣传。“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当地优秀青年知道振华、了解振华、向往振华,”王东伟总结道。 马赫尔表示,他在巴格达大学读书时是表现最优异的学生之一,但入职振华石油EBS项目后,在工作经验上可谓是白纸一张。他说:“是振华石油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注,将我从‘零’提升到一个让我家人为我感到骄傲的高度。”卡拉尔则告诉记者,“振华石油为伊拉克做的贡献实在太多了,他们不仅聚焦国际能源业务开展,还帮助支持每一位员工,以及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为自己是EBS项目的一员,以及中国企业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通过振华石油,伊拉克留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真诚友好以及沉甸甸的企业社会责任,纷纷对中伊两国未来合作充满信心。艾雅是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女士,她表示,正因为中国人的真诚与友善,中伊双方在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才会如此顺利,相信未来中伊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为成功的合作。卡拉尔充满信心地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伊拉克之间的合作之路只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畅,“我衷心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伊拉克来投资,助力伊拉克的发展。” “通过这一项目,我们希望能为振华石油在伊拉克当地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公益形象”,卢立泽说道:“伊拉克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的国家,也是资源对外开放的国家。我们在伊拉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与伊拉克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这对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长远来看,遴选来华留学的伊拉克青年在学习生活中接触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也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人士。未来,他们不但是伊拉克石油领域的高级人才,也会是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成为中伊文明互鉴的促进者和友谊传承的接力者。 据介绍,振华石油长期以来在企业海外责任履行、属地化人才培养、造福当地社会等方面的努力,已经在这批年轻人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种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种子将开花结果,将中伊合作的光明前景点缀得更加烂漫多彩。 |
[打印] [关闭] |
上一篇: 下一篇: |